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吴凤军做客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 节目
来源: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19-06-26 00:00:00  

 

 

    根据省政府工作安排,按照市政府要求,为加大对河南省2018年受国务院督查激励典型经验做法的宣传,625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吴凤军,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洪,企业信用监管处处长黄琪做客FM95.5AM657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节目,介绍郑州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信用监管方面的相关情况。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吴凤军

 

    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机构改革浪潮中新成立的机构,很多人对此还是有些陌生,对于我们普通群众和消费者来说,新成立的市场监管局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新面貌?

 

    吴凤军:根据《郑州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以及郑州市物价局的价格监督检查职责,郑州市知识产权局的行政管理职责、市盐业局的盐业执法等职能整合,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后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的三定方案已经出台,人员调配、定岗定责、市局直属单位的三定、综合执法改革等工作正在陆续推进中。我们市场监管局日常的工作包括市场主体准入、广告监管、查处不正当竞争、打击传销、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是以前工商局的工作内容,还有食品安全监管检查,食品药品抽查,这是以前食药监的工作,还有质量监管、质量提升、计量标准监管、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大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经营管理等等,最近,盐业执法也划转至市场监管局,可以说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职能覆盖面更广、打通了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链条市场监管,整合后的职能更加的广泛。

 

    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郑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组的肯定。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郑州市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吴凤军:2018年以来,郑州市围绕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在放宽市场准入、推进网上注册一次也不用跑的同时,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监管,助力诚信建设,初步构建了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监管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我市市场主体于去年8月份首次突破了100万户,今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市场主体111.7万,较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133%,平均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11户,标志着郑州市市场主体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站在了新起点。

 

    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对于如何更好的跟进监管成为一大难题,有什么破题之道?

 

    吴凤军:破解这个难题的其中一把钥匙就是信用监管,信用监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既顺应了商事制度改革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筑牢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通过部门协作推动涉企信息归集,夯实市场主体信息共享基础;二是狠抓市场主体年报落实,增强市场主体信用意识;三是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展,增强信用监管效果;四是运用联合惩戒,凸显信用约束威力。

 

    看来我们市场监管部门有很多高招,不妨我们一一进行了解。首先,您刚才提到的涉企信息归集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这些信息作为我们普通消费者可以看到吗?

 

    吴凤军:涉企信息归集是指各级机关在依法归集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与各个市场主体有关的各类信息,而这些信息通过一个平台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分别归集记录在企业名下的过程就叫做涉企信息归集。它是建立部门间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全国范围内部门和地区间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共享与有效利用。推进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有利于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交易对象快捷、全面地掌握某一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所获得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以及有关经营状态等情况,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加强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新模式。每一个人都可以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输入企业名称或者社会信用统一代码就可以查询到各个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各类信息,企业有没有违法违规,信用状况如何一目了然。

 

    郑州市涉企信息归集工作开展情况怎么样?

 

    吴凤军:依法公示归集企业信息是信用监管的基础,也是社会共治的前提。郑州市狠抓企业信息源头归集,筑牢信用监管基础,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南省涉企信息归集先进单位。

    郑州市克服市场主体总量大等困难,强化宣传引导,优化考核方式,强化培训督导,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强力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为全省市场主体年报公示率连续3年超过90%作出了贡献。郑州市建立了市场监管局牵头、50个成员单位协同、16个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协力推进的信息归集工作格局,并建立月汇总、季通报、半年分析等制度,抓紧抓实信息归集工作。20187月,抓住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统一信用信息数据标准的契机,我们大力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和信用郑州两大平台的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目前,郑州市各部门共归集数据333万多条,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出色完成了全国一张网建设中郑州市承担的任务。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洪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请大家记住这个系统的名字,以后购物之前可以先看看这个企业的信用状况再作抉择。刚才吴书记提到了“双随机、一公开”这种新型监管方式,可否请江局长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双随机、一公开”?

 

    江洪:“双随机、一公开”简单的说就是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双随机、一公开”这种监管方式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郑州将“双随机、一公开”纳入“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开发建成了双随机监管平台和抽查系统,提高不定项抽查比例,提高了监管效率,增强了政府监管的公信力。我们常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通过运用电子化手段,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及时公开检查信息和检查结果,实现责任可追溯,增强了监管科学性和执法公正性。同时,它也缓解了政府部门“事多人少”的监管难题,体现了政府监管改革在理念上的完善。

 

    看来“双随机、一公开”能够给社会、政府、企业、消费者带来“四赢”,那么为了确保“双随机、一公开”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市场监管部门都做了哪些努力?

 

    江洪:去年我们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中将2018年的全覆盖不定向抽查比例提高至不低于5%,共对全市3.4万户市场主体进行了抽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所有检查一户不少,100%完成了抽查检查任务,全部检查结果均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向社会公示。同时,原市工商局紧密结合全市重点监管和专项整治的工作实际,进行了电动自行车、成品油等5个方面的定向抽查,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向社会公示。在今年市场监管局成立伊始,根据省局工作部署,郑州市开展了全国两会及“315”期间“双随机、一公开”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本次抽查郑州市共抽取2679户,包含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书包、玩具、家俱生产经营市场主体等。在为期两周的检查中,共发现失联市场主体683户,对“三小”食品经营店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约200份,是市场监管职能整合后的一次内部联合抽查,为维护郑州市市场秩序,消除市场安全隐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作出了应有贡献。

 

    对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怎么解决?

 

    江洪:我们会将抽查检查的结果记录在企业名下,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涉企信息的归集,无论检查结果是合格还是发现问题,它都会如实的向社会公示,形成全社会的监督。对于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会按照《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联合惩戒等手段,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增强检查对象守法的自觉性。对抽查中发现不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范围的违法违规行为,会将案件线索移送相应监管部门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至司法机关。

 

    落实信用约束措施、发挥联合惩戒威力是诚信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环节,郑州市的联合惩戒工作进展如何?

 

    江洪: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要求,便于各相关单位具体并展联合奖惩工作,郑州市结合市场监管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权限,创新梳理形成了《郑州市失信联合惩戒清单》,成为全国首个惩戒措施清单式管理的城市,简化了联合惩戒备忘录的应用,为其他省市联合奖惩工作提供了范例。联合惩戒清单的梳理也为各相关单位开展联合监管提供了有力抓手和依据,大大方便了工作。比如对于守信企业,我们可以给予项目审批服务和管理、价格检查、商标战略激励、市长质量奖等方面给予激励政策,对于失信企业则将受到依法限制或禁止参加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从严审核债券发行等惩戒。

 

 

    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的主要手段还有哪些?

 

    黄琪:我们从基础性的工作抓起,相继开展了市场监管、经济活动领域、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信用监管,降低营商成本。积极落实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的主要约束手段,从异常名录到严重违法“黑名单”,惩戒措施和手段逐步升级。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吊销企业等信息纳入郑州信用数据平台、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实行“黑榜”发布制度常态化。全方位、系统化的信用约束措施对失信主体产生震慑作用,有利于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在此,我想借助省台这一媒介向广大市场主体发出呼吁,依法年报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2018年度年报工作将于今年的630日结束,如果不按期年报将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纳入联合惩戒范畴,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请还没有年报的企业抓住最后机会,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被纳入失信联合惩戒的市场主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能不能将功补过,有没有纠正错误的来重塑企业信用?

 

    黄琪:市场监管部门在“严管”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给予及时主动纠错的企业修复其信用的机会。一方面认真落实《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从范围、条件、分工、流程方面进行规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8739条企业依申请移出异常名录信用修复记录,修复率达47.57%2670条依申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用修复记录,修复率达12.6%。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明确了企业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对于一般失信行为,市场主体主动纠正、消除不良影响的,公示期满一年、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满三年后经申请可撤销公示,不再纳入信用联合惩戒范围。

 

    听说市场监管局在讲好郑州信用约束故事方面受到表彰,是否有这方面的典型事例?

 

    黄琪:2017年、2018年总局的行业报刊《中国市场监管报》(原名《中国工商报》)专版刊登了郑州故事,郑州故事入选全国20个好故事。特别是信用修复机制解决了企业的大问题。在丹尼斯百货公司经营的一家台资商贸企业,由于公司采取聘请财务人员代理记账,财务人员更换频繁,导致企业因为未年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后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纳入联合惩戒名单,今年初,企业在银行办理支付款转账时,银行告知不予办理。眼看快要过春节了,这个问题不解决,支付货款和员工工资都要泡汤,企业法定代表人心急如焚。好在我省去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刚好该企业符合文件规定的信用修复条件,信用监管处的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很快指导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通过信用修复移出黑名单了。企业切身感受到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管威力。

 

    只有科学有效地“管”,才能促进更大力度地“放”。国务院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是对我们前一段工作的一个肯定,那么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吴凤军:下一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落实:一是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条具体措施,更大力度、更大范围服务郑州经济和民生;二是加快制定《郑州市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指导意见》,推进我市市场监管领域跨部门联合抽查,首批将会涉及市场监管、发展改革、教育、公安、社保、生态环境、应急、海关、税务、统计等部门,目前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有望很快下发;三是整合市场监管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2019年抽查计划已经制定并下发,部分专项抽查已经落实;四是完善信用修复的机制,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