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场检查工作见面会召开
来源:本站  时间:2023-02-17 09:05:01  

216日上午,郑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场检查工作见面会召开,郑州正式迎来国家检查组验收。会上,省政府食安办副主任,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防首先对检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检查组组长张兰兰对验收工作进行了介绍和安排。最后,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潘开名向检查组介绍了郑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2016 年,经过河南省政府食安委推荐,郑州市被国务院食安办确定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试点城市。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以来,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满意度从 2016 年的 59.2%提升至 2022 年的 85.86%。同时,郑州市国民粮仓逐步向国民厨房转变升级。

郑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扛稳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按照四个最严要求,统筹完善五大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十项食品安全保障工程,着力解决五类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全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创建以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全市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创建工作知晓率、支持率逐年稳步提升;全市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每年均稳定在98%以上。潘开名着重从三个方面对郑州市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做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一、统筹部署,踔厉奋发,整体推进创建工作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历任书记、市长均把创建工作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成立郑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7个副市长为副组长,35个市直委局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市级层面成立了10个创建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商务、城管、公安、发改、财政、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牵头,党政部门齐参与、齐负责,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各区县(市)政府全部成立创建领导机构,形成市、县两级政府高位推动、各部门协调联动的良好创建工作格局。



创建工作开展七年来,全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详细制订方案、清单、台账,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郑州市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溯本通追溯系统)、食品安全6S标准化现场管理、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郑冷链)等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批领跑全省、影响全国的郑州经验。去年9月收到国务院食安办开展评价验收工作的通知后,郑州市迅速进入冲刺攻坚状态,紧扣《评价细则》《示范引领项目评审细则》逐项逐条盘点,为本次验收做了充分准备。

二、建章立制,分工协作,全力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1、健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落实体系。一是责任明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制订了《郑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分工方案》,明确市纪委监委、市发改委等34个部门的职责分工。组织健全。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设置延伸至所有乡镇办,由政府一把手任主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分管副职为副主任,相关委局一把手为成员,统筹安排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定了《郑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评议考核制度、报告制度、风险会商交流制度等多项制度。印发《关于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建立食品安全责任提示、问题反馈、督导暗访、定期汇报、一案双查工作机制。奖惩有序。市委、市政府每年将食品安全重大部署、重点工作纳入跟踪督办内容,限时督查落实。市委巡察办将食品安全纳入政治巡察内容清单。市纪委监委每年对全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监督各部门执法人员履职尽责。市政府每两年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

2、严格食材源头食品安全监管。着力加强产地环境污染治理,持续推进耕地周边重金属排查整治,动态更新污染源清单。严格兽药、饲料、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瘦肉精专项整治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严把收购、储存、出库质量安全关,进行月巡查季检查,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3、深化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对全市380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和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调味面制品等高风险企业,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溯源体系的全面审查,逐家通报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处置方案,及时开展行业专项治理。

4、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诚信经营。鼓励商超采取订单农业农超对接基地+加工业+超市等采购模式,保证源头安全。在各大超市设立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站,每天自检并向社会公示检测结果;在超市严格执行肉菜供应商资格审核制度。开展食品安全自我承诺活动,目前已完成32984家。

 

5、强化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围绕重点时段,对全市各类学校食堂开展地毯式排查,督促严格落实校长陪餐制,定期组织家长参观学校食堂,接受社会监督。在全国率先开启为中小学生提供午间供餐及课后延时服务,同时加强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强化事前指导、事中监管和标准提升,实现营养午餐质量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数量双提升。集体用餐配送企业由2019年的4家增长至目前的54家,日供餐能力百万份以上。依托冷链智慧化监管项目,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库房、设备、配餐运输车在线实时监控,进一步保障在校学生的就餐安全。

6、严格监督抽检,强力执法监管。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市食品抽检经费年度预算从2016年的4700余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7000余万元,年度抽检任务从4万批次增长到7万余批次,食品抽检量达到6批次/千人,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量达到2批次/千人。郑州市公安部门设置在编专业食药监管警察机构——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通过建立信息互通、联合行动、案件会商等协作执法机制,强化食药-公安行刑衔接,实现食品违法案件快查快办。

三、创新示范,科技引领,探索总结食品安全监管新路径

1、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根据包保工作机制中重要时段增加督导频次的要求,各级包保干部通过实地检查、电话提醒、消费体验等方式,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督导、检查,纠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1283个,食品安全状况较往年明显好转。同时,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使用,补充完善包保干部个人信息,补充增加包保主体,建立包保关系,开展企业督导,确保市、县、乡、村四级包保干部全部落实到位。

2、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提升社会满意度。从2017年开始,持续推进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2020年,实现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全覆盖目标。2021年,完成了郑州市校外供餐单位全覆盖工作。实现学校、家长、监管部门通过网络能够实时看到入网食堂后厨场景,学生就餐安全得到最大保障。

 

3、构建立体化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一是印发《郑州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郑州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工作协作机制》两项制度,规范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工作内容、标准,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增加企业违法成本,提高诚信经营意识。二是构建市县两级统筹协调机制,搭建食品信用风险评级系统,实现全市43个成员单位,16个县市区纵横联动信息共享。

4、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2016年以来,新建及提升改造市场94家,下拨专项奖补资金1.9亿元,累计评定星级市场130家,下拨奖补资金2820万元。建成区超过80%的市场达标,极大改善郑州市民的餐桌安全及生活质量。


5、建设现代城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大型冷库、冷链运输车辆、冷藏冷冻前置仓温湿度监控监管,实现线上监控、分级预警,及时溯源。已接入企业681家,冷藏车2017台,大型冷库61万平方米,前置仓1041间,冷链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6、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食品企业拥有驰名商标8件,中华老字号2家、河南老字号10家,河南省省长质量奖3家,制定食品生产国家标准4个、行业标准5个、团体标准1个。惠济区形成以速冻食品制造业为主导的百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其中三全、思念的速冻食品占据全国60%以上市场。新郑市形成枣类深加工、啤酒业、肉制品、乳制品等6大优势产业,其中好想你作为中国红枣龙头企业,主导制定了《灰枣》国家标准。

创建七年来,郑州市克服各种困难,顶住各种压力,始终坚持初心如磐、创新引领,实现了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党政同责落实有力、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并有效推动了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工作机制创新,切实发挥了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达到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标准要求。潘开名表示,食品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这次验收是对郑州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阶段性检验,也是郑州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新的起点。郑州将以此次验收为契机,正确认识自身不足,认真开展整改落实,推动全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安全水平、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组其他成员,郑州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宋少丹、市政府食安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志伟、市创建工作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见面会。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