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省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坚持以“法治市监”建设为统揽,立足部门职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携手共创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年度学法计划,重点对新修订和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系统学习,通过中心组集体学法、举办法制讲座、依托网上学法平台等多种形式,培育法治理念,开拓执法视野,提高执法水平。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法制机构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情况交流等工作职责,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日常化、制度化,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机制组织保障。三是周密安排部署。结合部门实际,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措施。根据年度工作重点,专题召开党组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明确年度依法行政目标考核标准,定期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具体工作,确保法治政府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落实。四是坚持依法履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制作完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纪录。建立政策法规处负责人列席局长办公会等制度,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推进改革、履行部门职责,努力把各项市场监管工作全部纳入法治轨道。五是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年度报告制度。根据年度工作要点,认真总结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步工作安排和打算,按时上报市政府和上级部门,并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予以公布,接受本级政府、上一级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二、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工作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聚焦“放管服”,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3天以内,市场主体年增长25.2万户,总量突破百万,成为全国第8个超百万的省会城市。河南省自贸区郑州片区入驻企业突破4万户,占入驻企业总数的80.6%。全市商标注册量24.9万件,位居中部六省城市之首。全国第4个京外商标审查协作中心落户郑州。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万人拥有量均居全省第一位。郑州药品进口口岸申建通过国家总局现场考核。北斗导航与定位服务、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等3个国家级质检项目有效推进。
二是食品药械安全监管成效明显。我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最优档次通过中期评估;省局两次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规范整治提升食品加工小作坊和商超、农贸市场信息化追溯系统建设的先进经验;国务委员王勇和总局张茅局长到我市调研基层站所建设工作,并予以充分肯定。全市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15条、示范店100家,在1771家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全面排查涉药单位疫苗等药品安全隐患,覆盖率达到100%,药品生产不合格报告较上年下降33%;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超过98.2%,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达到74.5%。
三是质量标准建设推进有力。推动市委、市政府形成“1+3”质量提升工作格局,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挂牌成立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入选全国首批对标达标试点城市。推动成立郑、汴、新、焦、许五城标准联盟。郑州国际物流园区、海通物流、河南宅急送等5家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郑州市绿博园等33家单位获批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高标准完成40万只液化气钢瓶加装智能角阀的民生实事。
四是监管执法成效明显。全市市场监管各级各部门执法力度不断强化,药品流通环节专项整治成效显著,被人民网、新华网、《大河报》、《郑州日报》等国内、省内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停车场收费价格专项执法检查在全省反响很大;保健品市场百日整治工作在全省大会上介绍经验;牵头全市燃煤散烧、烟草专项整治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表彰;案件查办数、罚没收入均居全省前列,一些典型案例受到国家总局、省局的表扬。
五是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阶次制度。把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作为案件法制核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法律出台而原有的具体执行标准没能得到及时修订的情况下,主动遵循自由裁量权适用的规则、原则,使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杜绝随意裁量情形的发生。
六是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把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列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内容。制定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实施方案,不断修订完善考核细则、标准,抽取所属单位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案卷、规范性文件等材料,统一进行集中考核评价、通报,逐步健全完善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机制。同时坚持开展优秀案卷、服务型执法标兵等评选活动。通过查找问题、整改完善以及选树典型模范,达到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目的。
七是组织开展年度行政调解、行政指导专项执法检查。通过抽取案卷评查、调研座谈和现场检查等方式,对所属单位行政调解、行政指导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并专门下发通报,总结成绩,指出问题,进一步推进了服务型执法建设的持续深入开展。
八是积极做好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和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备案等工作,对备案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落实,通过备案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九是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认真组织年度行政执法证综合法律考试。切实做好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年审和新进行政执法人员岗前法律知识培训工作。严禁未取得执法证的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网上公示制度,并根据人员调动、增减等情况及时进行更改、补充。
十是积极发挥法制、纪检执法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作用,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通过案件核审、案卷评查、纪检监察、社会评议监督等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责任追究促严格正确履职,真正做到“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
三、突出重点,强力推动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上台阶
一是把维护消费安全放在监管首位,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等消费领域安全非常关心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四个最严”和“对食品、药品等领域的重大安全问题,要拿出治本措施”等要求,中办、国办刚刚印发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这是对市场监管责任的强化。我们保障消费安全不单单是要坚决守住底线,更要加强源头管控,探索治本之道。
1.努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县建设。坚持以创建为统揽,全面贯彻实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和《河南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继续加大创建力度,落实党政同责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明确相关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推动“五十五”创建任务目标的落实。积极引入第三方专家和机构开展年度创建评估和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形成郑州创建体制机制,为提升郑州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2.大力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监管坚持严字当头,强化业务融合、协作配合、上下联动,努力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校园食品、保健食品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大型企业、大宗食品、小微主体食品安全,以婴幼儿配方乳粉、餐饮服务业、农村市场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机制,加强监管手段方式创新,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3.全力守牢质量安全底线。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为重点,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疫苗等高风险产品监管,提升药械质量,落实各方药械安全责任。着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质量整治、提升为突破口,推动质量强市。强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突出重点时段、重点设施、重点单位。
二是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为重要使命,激发市场的内在活力和革新创造力。商事制度改革,就是要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1.紧盯改善营商环境工作目标,深化企业准入改革,确保市场主体新增20万户以上。一是将“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的要求落到实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审批发证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巩固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在自贸区郑州片区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二是落实“多证合一”改革要求,动态更新目录。三是深化企业名称登记改革,推进名称自主申报,完善名称争议处置制度,在自贸区郑州片区推行经营范围自主申报制。四是深入推进注销登记改革,简化企业普通注销程序,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在自贸区郑州片区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期限缩短至20天。五是完善企业撤销程序,对于违法失信企业,探索建立强制出清制度。做好电子商务经营者登记,深化“政银合作”,推进“个转企”。六是创新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模式,探索推行“先证后查”“自主声明”“公开承诺”“告知承诺制”,将许可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移动式压力容器除外)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区)级,做好下放事项的跟踪指导工作。
2.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一是培育优势品牌申报驰名商标,推进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运用和保护。整合知识产权奖励政策,推进郑州商标品牌提档升级。力争2019年底商标注册总量突破26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件,新增驰名商标3件。二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机制,支持开展“专利贷”、“商标贷”,引导企业盘活运用无形资产。三是持续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商标战略示范市建设,提升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建设质量,全面做好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中国郑州(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建设,发挥知识产权在国家中心城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持续巩固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成果,按照“一件事情”标准,梳理整合审批服务事项或管理事项,优化再造办事流程,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推行独任审核制,除个别复杂或有特别要求的审批事项,其余全部试行“独任审核制”和“一审一核制”。三是推行“政银合作直通车”,一次办妥企业登记注册的全部手续。四是加快推进档案电子化进程和电子签名、电子证照应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三是把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作为重要目标,维护健康、有序、稳定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规范企业竞争行为,要敢于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维护统一的大市场秩序。
1.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大力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探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考核机制,推动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纳入行政绩效考核,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完善公平竞争审查配套规则,履行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形成政府推动、社会监督、舆论支持的良好工作局面。
2.加强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对教育、医疗、行业协会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收费目录清单,指导做好收费公示。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督导经营者做好明码标价,履行价格承诺,打造诚信经营氛围。发挥综合执法优势,加大监管执法和案件查办力度,形成震慑威力。推动建立我市反不正当竞争协调机制,查办跨区域重大不正当竞争案件。强化直销企业监管,加大传销监测和查处力度。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加强电子商务领域执法维权和展会专利保护。加强专利、商标代理机构监管。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大力挖掘我市商标、品牌、专利的内在价值,强化知识产权价值提升和转化运用。配合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金融创新(郑州)试点平台建设。
四是把专项整治作为重要举措,解决民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新时期市场监管工作,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开展九大系列专项行动。一是开展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 “打非”、校园及其周边的“护苗”、全国民运会的“盾牌”三大行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行为,铲除行业“潜规则”。二是开展保健市场“百日”行动,治理 “保健”市场乱象。三是开展2019年“网剑”专项行动,集中治理虚假宣传、违规促销、刷单炒信等问题。四是开展“护航”、“雷霆”专项行动,治理商标侵权仿冒,严厉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五是强化广告导向监管,聚焦保健品、食品、药品、医疗、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加大广告案件查办力度,推进互联网广告整治。六是开展卷烟市场“打假破网”行动,坚决打赢烟草市场综合治理攻坚战。七是落实《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严查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八是联合公安、城管部门,开展停车收费专项整治行动,严打公共停车场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九是联合供电部门,开展转供电收费专项检查,打通降价“最后一公里”,降低商业企业用能成本。
2.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围绕2019年攻坚任务,瞄准群众痛恨的欺行霸市、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商标侵权、传销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加大监管打击力度,开展问题排查,做好线索移交,并持续推进。
3.牵头抓好全市散煤燃烧治理工作。继续发挥牵头作用,依托“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燃煤散烧动态监管,防止问题反弹。
五是把监管支撑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夯实市场监管基础。增强市场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精准性,必须依靠标准、技术、法规的保障。
1.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归集、依法公示、共享共用”原则和“谁产生、谁公示、谁负责”要求,推动涉企信息归集。建立部门间联合惩戒反馈机制,强化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管理和应用,强化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强对企业即时信息公示的监督,继续做好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完善年报通报督查工作机制,加大对未年报企业的抽检力度。加快建立长期未经营企业强制退出机制。
2.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化、常态化标准,优化市场监管系统内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打造专职检查员队伍,推动监管融合县市区试点,实现一次检查,查完所有监管项目,减少重复检查次数。坚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在监管中的“严防死守”模式。按照省、市要求,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全覆盖。
3.完善抽检监测体系建设。有效运用抽检监测手段,统筹整合抽检力量,加大市场监管领域抽检覆盖面,实施食品抽检“双六万”行动。针对餐饮环节和网络销售食品问题,探索快速检测、快速反应、快速打击工作机制。打造市、县两级的抽检信息公布矩阵,增强抽检信息的查询方便性和可及性。优化核查处置工作机制,用好用足“督办”这一利器,确保核查处置层层落实任务和责任,严格规范处置风险,追根溯源防控风险。强化大数据+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思维,强化对涉企数据的监测、分析、研判、挖掘,及时掌握市场监管领域的新动向、新特点、新问题,探索实施风险分类监管措施。加强对成品油市场抽检,对辖区526家加油站全覆盖,做好问题油品的溯源工作。加强药械“四项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县(市、区)局监测机构,持续推进哨点医院创建,提高省会城市的监测评价水平,充分发挥其预警预险作用。
4.加快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必须坚持依法监管,要全面规范和清理市场监管行政权力事项,加强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加快研究制定相关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市场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5.推动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根据总局和省局《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整合分散在原有市场监管各级各部门的执法权力,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秉公执法、人民满意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统筹发挥各项职能作用,开展综合执法,严查各类违法行为。
6.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的应急处置机制,规范处置流程。加强舆情监测,提高应对效率。开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打造专业应急队伍,支持方特大型游乐设施救援队和华润特种设备救援队,争当全国救援队伍标杆。加强事件信息报告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电梯物联网技术试点,实现应急处置从“被动救援”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7.加强共治体系建设。整合消费投诉平台。力争率先在全省完成投诉举报平台整合至12315。完善首问负责制,让12315成为市场监管全天候“预警雷达”。推进12315“五进”站点规范化建设,不断扩大“消费维权服务站”覆盖面。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形成符合市场监管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运行顺畅有效的宣教体系,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20世界计量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用药月等宣传教育活动。促进行业协会发展。规范行业协会行为,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消费者诉求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持消协依法履职,开展消费教育、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比较试验、体验式调查等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督促电商平台、大型商场、超市等落实赔偿先付制度,探索推进建立线下无理由退货制度。积极推广食品安全责任险工作,逐步构建行业监督和保险管理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推动公众参与。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鼓励内部知情人举报,鼓励媒体记者提供案件线索,曝光不法企业。开展“六进”活动,在社会各界、各行业聘请监督员,提升公众对市场监管工作的理解、支持。
8.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按照郑州市机构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七个统一”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市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任务,科学界定监管事权,理顺各层级监管职责,整合市场监管资源,无缝衔接,做好监管融合,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